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 李木元)4月12日,应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邀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赴北京大卫中医医院,就该院中医古籍保护利用情况开展专题考察调研活动。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燕平,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副所长张华敏,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伊丽苏娅,常务副秘书长张希良,副秘书长段拥军,外联部部长田小梅等陪同考察。
考察调研中,张梅颖等听取了北京大卫中医医院院长张占宗关于中医古籍收藏、保护、利用相关情况的汇报,查看该院收藏的中医古籍部分珍本、孤本,就这批中医古籍如何保护利用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初步提出工作实施方案。
据张占宗院长介绍,其祖父张福海(1864年—1960年),祖籍河北保定,而立之年就名动京津。光绪二十五年春,清廷破例命其入宫为慈禧用药并献上祖传养生秘籍,太后命其任宫廷御医。有生之年著有《中医脉象新解》、《福海妙方实见》、《张氏祖传秘方》、《中药炮制与配伍》、《中药外治》等医书,并留下家传中医古籍12782种、50000余册。古医书籍、医案、教案,经中医科学院初步测评,其中善本18000余册(套),珍本1500余册(套),孤本92册(套)。《几希录良方合璧》、《痧胀玉衡全书》、《千金方衍义》、《医门法律》、《冯氏锦囊秘录》、《本草求真》等版本极为珍贵。现有古医方、经验方、单方200余个,其中肿瘤、再障、带状疱疹、糖尿病、肾结石、冠心病、肝腹水等医理、医方已整理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书中内容仅选取极少部分,大部分绝方、妙方仍留置其中。这批古医籍现存放在普通办公室里,由于无专门设施和技术,古籍在继续风化、氧化,纸质脆性在增加,人手触摸更易折损,残书整理无从下手,现存善本的装幁也急需加固,抢救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座谈中,张梅颖副主席对大卫中医院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着重强调,这批古籍数量巨大,价值不可估量,要充分利用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切实做好保护、整理、研究、利用工作。首先制定工作路线图,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信息所要给与具体指导,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想办法解决人力和资金问题。
王燕平、张华敏两位专家认为,这批中医古籍存量巨大,极其珍贵,具有文物及文献双重价值,是不可再生资源,需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利用。保护利用工作仅靠医院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来完成。首先要编制收藏的《中医古籍目录》,可以提交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通过故宫博物院查证清朝御医张福海的历史,围绕张福海开展研究;选择突发性传染病、肿瘤、宫廷养生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加强病例研究,做好统计学分析,研究成果可以在《难治病》杂志上发表,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提供一个病例分析软件;结合医院开展的病症临床治疗,研究开发《大卫药方》,研制院内制剂。
经过讨论研究,与会人员初步形成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的基本思路:医院在现有图书室的基础上,按照技术要求,解决恒温、恒湿、避光、防蛀、防火问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古籍进行鉴定、分类、编制《中医古籍目录》;在鉴定基础上,向主管部门提交报告,争取立项,取得专项资金支持;委托合作单位,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全部古籍进行修复,运用数字化手段转录古籍信息,建立数据库;根据鉴定结果,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分工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