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從無人之地到宜居之城

 2019-04-19 17:21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原標題:新疆石河子:從無人之地到宜居之城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70年前,“凱歌進新疆”,天山南北和平得解放,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國。

  由中國軍人選址、規劃、建設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在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創造了荒原變家園的人間奇跡,譜寫出新中國屯墾戍邊的壯麗篇章,奏響了新疆現代化建設的雄壯樂章,走出了一條勇於開拓創新、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創新發展:白紙上建起“共和國軍墾第一城”

  “石河子從一張白紙起家,發展到現在,靠的是兵團人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90歲的第一代老軍墾陸振歐從建城之初,一直在石河子工作、生活。

  70年前的荒涼情景,他至今記憶猶新,“那時隻有車馬店、賣馕的幾戶人家,除了北面蘆葦地,到處是荒灘戈壁。”

  第一代軍墾戰士在當時條件下,人拉肩扛、挖渠引水、改造葦湖、開墾荒地,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紡出了新疆第一縷紗,織出了第一匹布,榨出了第一塊方糖。

  在石河子市中心軍墾文化廣場上,“軍墾第一犁”雕塑向人們訴說著當年軍墾戰士人力拉犁開荒的艱辛,象征著“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石河子總場鴻興翔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潤,2010年從山東來到石河子,承包65畝地,第一年就實現致富。

  身為新時代軍墾戰士,他享受到高科技現代化農業帶來的紅利。2018年初,他聯合7個連隊的181名職工成立農業合作社,承包土地規模達2.2萬畝。今年合作社投入春耕春播的20多輛機車,全部安裝了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

  “有了這個高科技,犁地、播種、鋪膜,都不用人工操作,一天能作業170畝。”周潤說。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拖拉機自動駕駛系統在新疆兵團已得到廣泛應用,新疆兵團綜合農機化水平已達93%。

  盡管年過七旬,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學終身教授陳學庚依然奔忙在大田、實驗室、車間,為做好殘膜回收、提高機採棉花品質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他說,大力發展農業農村信息化,是我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

  2018年11月,國務院正式同意石河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八師石河子市在全面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方面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將依托區位優勢、創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著力培育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

  八師石河子市黨委書記、八師政委董沂峰說,當地將圍繞比較優勢謀劃產業,建設工業集群化、農業現代化、服務業專業化的三化統籌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千億級園區、發展千億級產業集群,發揮兵團主力師的作用,當好兵團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綠色發展:沙漠中崛起“戈壁明珠”

  北一路、東二路、南三路……在石河子街頭,這樣的路名比比皆是。除了棋盤式街道設計令人驚嘆城市的規整,“先栽樹、后鋪路,以樹定路、以樹定規劃”的綠化構思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人稱“樹痴”的王課德今年74歲,是石河子市園林處綠化隊退休職工。

  1961年,從山東青島來到石河子,王課德和大家一樣,住在地窩子裡。“風沙很大,睡覺時要把頭蒙住,早晨起來會從衣服裡抖出很多沙子。”他說。

  新疆冬天寒冷,脆弱的小樹苗成活率很低。王課德和他的同事們想出了辦法:秋季把小樹苗打捆,放進自家菜窖裡“越冬”,不僅讓樹苗存活下來,栽種后成活率也大大提高。

  給樹澆水時,盡管作業區離家隻有20米,但王課德總是在地裡打地鋪,冷了就烤火取暖,一門心思隻想把樹種活,“樹痴”之名由此傳開。

  王課德種了一輩子樹,三個孩子也都從事過植樹造林的職業。他說:“現在走在街上,看到每棵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很欣慰。”

  如今,石河子城市綠地面積達2580公頃,其中,公園綠地34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市區100多種花木植物、230余萬株大樹,撐起了城市綠色的骨架,造就了“戈壁明珠”的美名。

  石河子市先后獲得聯合國“改善人類居住環境良好范例城市”迪拜獎、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

  不只是市區如此。從石河子市一路向北,汽車在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行駛近兩個小時,就到了有“沙海半島”之稱的八師150團。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