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亚男发)十月文学院 “名家讲经典”2019年第三讲
过常宝讲述《史记》中的刺客
4月21日,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名家讲经典”总第15场讲座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本部举办。
2017年4月23日,首次“名家讲经典”系列文学讲座活动,趁着世界读书日的良辰在十月文学院开讲,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为听众讲解了《红楼梦》。本次讲座则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过常宝,为诸位文学爱好者讲述了《史记》中刺客的故事。
参加活动的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学生,以及鲁迅文学院的青年作家等各界文学爱好者。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并且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元封三年(前108)出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则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讲座现场,过常宝教授以一位学者的严谨和智慧,生动风趣地为观众讲述了《史记》中五位刺客的故事。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前三人生活在春秋时代,后两人则生活在战国时代,他们都以刺杀行为而青史留名。过常宝教授在讲座中分析道,刺杀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存在的目的,但与后世的职业刺客不同,他们的刺杀行为事实上也是自杀行为,他们以自己的死亡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并展现出个体精神或职业精神。在这些刺客中,除了曹沫是个将军外,其他人都可归纳到“客”或“士”这一群体里。豫让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新兴的士人群体的身份焦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较为极端的自我证明的方式。聂政以生命报答知遇之恩则在现实存在的价值、生命价值和主体性价值三个层次上使得“刺客”的人格得以完善。在讲座中,过常宝教授以翔实的史料分析和敏锐深入的视角,为观众勾画出了一幅独特的《史记》刺客群像,
作为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学院的公益性文学品牌活动,“名家讲经典”系列讲座自2017年4月开办以来,以“名家讲堂,雅俗共赏”的形式,每期从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中精选出一部名作,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作家与文艺家,以浅显易懂、贴近大众的语言,细腻解读作家和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内涵。
首讲曾邀请李敬泽作了“《红楼梦》的几个读者”主题讲座,一时间佑圣寺“化身”大观园,脂砚斋与许世友共品《石头记》。其后,施战军、阿来、孟繁华、张清华、陈晓明、李山、刘文飞、张柠、西川、树才、白烨、程光炜、汪剑钊等名家纷纷开坛授课,每场前来参加讲座的文学爱好者近百人,中央、北京、外埠以及行业媒体广泛参与报道,深受首都各高校在校学生、社会各界群众以及青年作家的喜爱,营造了城市浓厚的文学氛围。目前,十月文学院“名家讲经典”系列讲座已成为首都一项知名的文化活动品牌,十月文学院本部佑圣寺也逐渐成为推广北京文学形象的新窗口。
(光明全媒体记者刘彬)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