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语文能力

 2019-04-30 13:19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到了2035年,甚至更远的未来,教师到底需要怎样的语文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涉及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4个方面,这些素养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达成?近日,由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语文教育高峰论坛(2019)”在京举行,共同探讨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语文教育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标准变革驱动下的语文新目标解析”的主题,为来自全国的300多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作了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戴锦华在关于“数码时代的阅读与人文学”的主报告中,重点对数码时代如何阅读、推动人文的传播影响力、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北京一零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在“母语强则国家强”的学术报告中,梳理了母语教学的发展脉络,提出语文学科不仅有工具性、人文性,还具有民族性,母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之根,语文教学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以“批判性思维让语文教育走向理性与清明”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对语文教育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理性与清明上是有所欠缺的,因为不够理性而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暗昧,希望能够借助批判性思维来改进这样一个局面”。

“书底儿的厚度决定专业发展的高度。”吉林省高中语文教研员张玉新深入分析了教师阅读现状,建议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啃”读一本垫底的书。云舒写教育创始人吴本文认为,“读书少写作难”一直是中小学生的突出难题,不是家长和教师不懂语文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而是优质的语文教育供给相对不足。为此,企业需要做的事是链接多方,从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等语文的综合维度创新语文教育供给,实现学术引领、科技赋能、数据驱动。

活动现场,云舒写教育发布了面向全国语文教师的公益项目“在线教研联盟”,以及与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机构签署的6项关于语文教育供给共同体建设的战略合作。该联盟将聚合国内语文教育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为教师分享前沿专业的语文主题课程,指导教学实践,用科研的基本范式引导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李明)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