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倉料倉改造變身冬奧組委辦公樓

 2019-04-18 12:31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原標題:筒倉料倉改造變身冬奧組委辦公樓

  本報訊(記者 劉婧)“這就是冬奧組委的辦公樓了,目前有500多人在這辦公。”4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了首鋼園區的冬奧組委辦公樓,北京首鋼建設投資公司工程建設部副部長羅剛介紹說,時下,冬奧組委的工作人員正在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順著羅剛手指的方向,北青報記者看到,首鋼園裡原有的高爐、筒倉、料倉已經不見了,“變身”為一座座融合了現代元素的寫字樓。五號筒倉辦公樓門口,“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的牌子格外醒目。據了解,六個老筒倉改造的辦公大樓,分別由比利時、英國公司以及清華大學分別設計,風格大不相同,而且外立面十分“吸睛”。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筒倉上邊被打了許多圓形、長方形的口,原本上下貫通的空間被分割成一層層的辦公區,在樓內還有透明可視的升降電梯,筒倉外觀保持了混凝土工業建筑本色,在筒倉外邊,還有一條長長的皮帶通廊連接在三高爐上,被首鋼人親切地稱為“時光隧道”。

  同樣,在具備辦公、會議、展覽展示、配套商業等功能的料倉改造的辦公樓外,一個個透明的落地窗成為“亮點”。在樓的一側,還保留了一個料斗,這是料倉曾經的出料口,也是這個工業遺存的標志。辦公樓內,料倉的高大柱子清晰可見,超出普通房屋支柱的幾倍。據羅剛介紹,辦公樓室內做了內保溫,冬天的時候也不會冷,首鋼西十筒倉冬奧組委辦公區,主要利用原有工業廠房及構筑物改造而成,充分體現了綠色辦奧理念。改造尊重原有工業架構機理和風貌,也考慮了奧運會后再利用問題。改造后的辦公區運用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纖照明、無負壓供水系統、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等先進節能新技術。同時,景觀道路鋪裝還使用了由園區拆除的建筑垃圾燒制而成的再生透水磚,起到減排效果。

  講述

  天車工轉型冬奧資深講解員

  “大家好,歡迎來到首鋼園,我是你們的講解員姜金玉。”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面帶禮貌的笑容,穿著標致的制服,她就是首鋼“資深”講解員姜金玉,也是很多參觀者踏入首鋼大門第一個遇到的人。

  至今,姜金玉已經講解了1600多場,她曾接待過許許多多來自國內外各界、各年齡層次的來訪者3萬多人。從首鋼的歷史到首鋼的搬遷再到冬奧場館的建設,她如數家珍。但沒有人知道,這樣一位“資深”講解員,以前是一個每日和機器“打交道”的天車工人。

  “我1995年進入首鋼,2004年開始從事開天車這項工作。”姜金玉告訴北青報記者,那時候,她經常是一站就半天,時常得歪著身子看地面的情況,雖然有些累,但很充實。首鋼2010年停產后,她舍不得離開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便成了“留守工人”,每天負責三高爐的看護、巡邏工作,因為廠子裡女性較少,姜金玉又有親和力,除了工作之外,每當有學校組織孩子們來廠裡參觀時,領導便安排她當起了臨時的講解員。

  2016年,隨著冬奧組委的入駐,姜金玉的職業生涯也發生了變化,她被選中成為一名職業講解員。“為國內外的來訪者講解和為孩子們講解可不一樣。”姜金玉說,孩子們愛聽故事,往往講幾個首鋼的故事就能把他們“哄得很開心”,但社會各界的來訪者就不一樣了,他們經常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姜金玉必須做足了功課才能回答上來。接到這份工作通知后,姜金玉在每天對著鏡子練習微笑、手勢的同時,也開始了新一個階段的“大學習”,她先去檔案館,再挨個去訪問首鋼的老人和新來的工程師,把首鋼的歷史和場館建設等內容摸了個門兒清,自己寫了一份解說詞,讓來訪者清晰透徹地了解首鋼園的每一建筑背后的故事,並把來訪者提過的每一個問題收集、整理出來,成為了一名“問不倒的講解員”。

  “剛開始也緊張。”姜金玉說,因為習慣了和機器“打交道”,突然站在這麼多人面前,難免有些不自然。但是每次講著講著就順了,作為老首鋼人的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她當下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在冬奧會舉辦之前,能把首鋼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文/本報記者 劉婧


(責編:鮑聰穎、高星)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