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是一种对现实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1975 年,塞里格曼做了一个实验,将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并将其分组。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箱子的一侧,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第一组受试者把手放在箱子另一端,噪音会立即消失,第二组无论如何努力,噪音都不会消失。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端,使噪音停止,而另一组受试者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实验第二阶段,要求拼写几个常见单词,结果发现,原来实验中产生无助感的受试者,很难完成这一简单的任务。
后续的研究表明,当人们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时,通常会从如下三个角度来处理问题,即人(Personal):也许会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也就是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普及(Pervasive):也许会认为问题影响了生活中每个层面;永恒(Permanent):也许会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某项工作上失败,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法救药,最后安于现状。事实上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放弃了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最小的求助者
笔者遇到过一位七岁的心理咨询求助者,在现有的求助人中,他是最小的一位。应监护人要求,笔者上门咨询。与豪华的房子与精美的家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的眼睛:那是一双与年龄极其不相符的眼睛,暗淡而冷漠,仿佛暮年已至。
他的母亲说,一年前孩子并不是这样的,非常活泼开朗。随着沟通的深入,笔者了解到:家长受“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影响,费了很大的劲,将孩子转学塞进一个所谓的“神童班”。孩子成绩原本还算拔尖,转学后一下变成垫底。家长请了许多辅导老师,花费了高额的费用,孩子自己也非常努力,可是无论如何努力,他都无法摆脱垫底的名次。一年之后,家长发现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每天去学校也是极不情愿,作业也不愿意做了。更让人心焦的是,孩子很难有愉悦的情绪体验,这可把父母急坏了。
听完家长的讲述,笔者一下子明白,孩子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症状。经过建议,家长将孩子转回原来就读的学校,孩子渐渐重拾信心,笑容也重新回到脸上,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开始提高。
年老的交易者
笔者刚进入期货行业时,认识了一位特殊的客户,姑且称她为罗奶奶。她是公司十多年的一个老客户,年近七十岁,满头银发。每周三下午的投资报告会,她总是准时到场,穿着长旗袍,妆容精致,头发纹丝不乱。她带着笔记本,记得很认真——可以说做期货交易已经是她持之以恒的爱好了。
因为罗奶奶的年龄关系,公司对她的账户进行了严密监控,结果发现她的交易成绩居然很不错。罗奶奶告诉笔者,她在刚进入期货市场的时候,也经历过爆仓,不过在最绝望的时候,她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一直努力钻研,调整心态,慢慢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交易体系。在笔者离开原来的岗位之前,罗奶奶已经凭借2008年一波大趋势赚到了不菲的盈利,我问她还会继续做下去吗,她笑着说:坚持战斗。
面对习得性无助怎么办
交易统计数据表明,在实现稳定盈利之前,投资者平均会经历三次爆仓强平。不计其数的投资者在一次趋势振荡中屡屡碰壁,于是心灰意冷,选择放弃。因为在连续失利的过程中,“习得性无助”效应开始发力,有人逐渐对自身能力极度怀疑,进而丧失了判断能力,即使遇见胜率极大的机会,也不敢轻易出手。这种情绪还可能从交易中弥漫到工作和生活,进而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儿”。面对习得性无助,笔者建议这样做:
1。轻仓实盘。刚开始交易时,将资金拆分成三份,拿出其中一份轻仓参与。在交易中逐渐积累经验,切忌满仓盲目操作,保存有生力量,也给自己留有更多的机会。
2。暂停交易。在开始出现几次连续看反方向的时候,暂停交易,给自己规定一段时间的“冷静期”。因为此时判断能力开始下降,出现低级错误的概率开始飙升,继续出错可能会产生甚至强化消极的自我认识。不做就不可能出错,脱离了相应环境,通过时间上的缓冲,可以淡化心理因素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