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向梦而生——写在第四个“中国航天日”

 2019-04-26 22:32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王子衿)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拓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航天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16年,每年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在建设航天事业方面的最新成就。从“一穷二白”到部分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图为“东方红一号”研究资料图

  筚路蓝缕 从“一穷二白”到“空间站时代”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内,陈列着世界上最原始的飞行器——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模型;Willy Ley著作《火箭与空间旅行》中称宋朝飞火箭是“近代火箭的鼻祖”;竹蜻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直升机模型;王莽飞人是人类较早的飞行尝试;明代万户尝试火箭飞天的故事在各国中广为流传……

  “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古已有之,阴晴圆缺的月亮更赋予了一代又一代诗人诸多艺术想象,不少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和创举也为近现代航空航天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及至新中国成立,中国航天事业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而对于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言,“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名字时常被提起。

图为中华航天博物馆大厅内钱学森雕像  央广网记者王子衿摄

  在中华航天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份香港《文汇报》记者写给钱学森信件的复印资料:

  “你是炎黄子孙的杰出天才,你是祖国人民的骄傲,祖国人民关怀你,祖国人民热爱你。

  钱博士,我们热切地期望你走在回归祖国的路上。然而,眼前的崎岖道路望你能够挺身逾越它。当你在人生之旅途上看不到曙光时,你千万不要绝望地把心扉紧闭,必须用心里那盏长年点燃着的灯盏,来为自己照亮前进的路。”

  钱学森是世界闻名的航空科学家,也是国防工程控制论的奠基人,写作完成的《工程控制论》一书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并被公认为是这一领域最早的权威著作。

  1950年8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钱学森即毅然决定离美返国,但却被扣留达五年之久。1955年,在多方交涉后,钱学森终于得以回国,此后为中国航空航天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在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载人航天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9年4月23日,中国官方重磅发布了中国空间站的最新研制进展。根据披露,中国目前已经成功发射12艘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共将11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航天员短期飞行到中期驻留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随着2017年4月空间实验室阶段规划的四次飞行任务全面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工程全面迈进“空间站时代”。

  薪火相传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遨游天际,《东方红》乐曲通过广播电台的电波响彻神州大地;2019年4月22日,中华航天博物馆“逐梦航天 合作共赢”——航天日主题系列活动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专展开幕当天,伴随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历史资料视频,《东方红》的音乐再次在该博物馆响起。

图为中华航天博物馆内景  央广网记者王子衿摄

  中华航天博物馆馆长陈青告诉记者,该展览由“我们的老院长钱学森”、“人民科学家、优秀共产党员钱学森”和“钱学森求学之路”三部分组成,将通过大量的珍贵史料,再现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崇高风范,这也是该博物馆今年航天日的唯一主题活动。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