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网约车CEO:让网约车司机成受人尊敬的职业

 2019-04-30 17:34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4月29日,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公司CEO付强通过滴滴网约车司机端APP以及多个滴滴车主官方微信公众号,向全体滴滴网约车司机以及网约车平台公司员工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付强在信中祝司机师傅和全体网约车平台公司同事五一劳动节快乐,并介绍了过去半年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安全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合规方面的进展。同时,付强还宣布将原平台司机部升级为司机服务部,并计划年内在全国设立2000名司机服务经理,面对面解决司机师傅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聆听司机师傅们的反馈建议。

  付强表示,在过去两年礼橙专车和豪华车线下司机服务管理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网约车平台公司今年将集中力量推进快车和优享线下服务管理能力建设,搭建多品类的线上线下新综合运营体系,同时开展一系列安全和服务技能培训,以提升司机师傅们在服务过程中应对各类情况的专业能力,让司机师傅们在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好自己,让家人安心。

  以下是公开信全文:

  致大家的一封信

  全国快车、优享、礼橙专车、豪华车的司机师傅们,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同事们: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向大家道一声:“节日快乐,辛苦了!”

  自2018年12月5日成立网约车平台公司以来,服务好广大司机和乘客,让每一次出行更安全,成为我们这个团队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几个月来,网约车平台公司管理团队多次“走出去、请进来”,实地走访航空、电力、铁路、制造业、教育、餐饮等各行业中的安全标杆企业,定期邀请交通领域安全主管部门、国内外安全管理专家走进滴滴,深入指导和培训,借鉴传统企业、政府部门在安全管理上的成熟经验,结合出行行业自身情况,不断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提升安全预防和处置能力。

  截至目前,滴滴已在全国128个城市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平台将继续全面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积极鼓励、引导司机办理从业资格证。坚守安全第一的原则,全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并签署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从总部到各个大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做好安全,不辜负广大司机、乘客、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期待。

  我们坚信,只有我们服务好司机,司机才能服务好乘客。本月,我们正式将原平台司机部升级为司机服务部,旨在为司机营造职业认同感,让司机受人尊敬,真正做到赋能和服务司机、与司机真诚沟通,逐步搭建健全的司机收入、权益、保障、成长体系和司机沟通体系,成为司机的“代言人”。

  过去的几年,我们在线上运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意识到,平台成千上万的司机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突发情况,譬如新司机可能对接单流程操作不熟悉、司机可能对新推出的平台规则不理解。甚至更为棘手的,遇到醉酒乘客应该怎么办,遇到乘客在车内突发疾病要怎么处理等等。

  这些实际服务中会遇到的问题,仅仅依靠线上的规则和沟通是远远不够的。在前两年礼橙专车和豪华车线下司机服务管理建设的基础上,网约车平台公司今年将集中力量推进快车和优享线下服务管理能力建设,搭建多品类的线上线下新综合运营体系。

  新组建的城市司机服务经理团队,将成为我们线下服务司机队伍的核心。我们计划年内在全国设立2000名左右的司机服务经理,面对面帮助司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聆听司机师傅们的反馈建议。同时开展一系列安全和服务技能培训,以提升司机师傅们在服务过程中应对各类情况的专业能力,让司机师傅们在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好自己,让家人安心。截至目前,全平台各产品线已经有十余万网约车司机参与了线下面对面的资格审核和安全服务培训、认证、考试。

  为了更好的赋能司机,提升司机获得感,我们已经开始鼓励和吸引优秀的司机担任“司机队长”的职责,他们将协助司机服务经理,服务和赋能更广大的司机群体。优秀的司机队长可以晋升为精英队长,也有机会成为专职的司机服务经理、城市团队管理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赋能,可以为司机提供更加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让司机有尊严、有发展、有归属感,让网约车司机成为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

  经过了六年的努力,今天网约车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天数千万次的服务,背后承载的是一个个用户,一个个家庭的出行安全和幸福。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位司机师傅都能在心中铭记这份爱与责任,一起携手并肩“让出行更美好”。

  最后再次祝大家节日快乐。

  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CEO  付强

  2019年4月29日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