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亲戚名义买房,自己保管房产证,但房子还是被偷偷卖了

 2019-05-01 11:48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30日讯(记者梁爽 通讯员李金星)因为没有购房资格,武汉市民黄先生借用亲戚的名义购买了一处房产,没想到,亲戚竟背着他私下将房产偷偷转卖。“我这房子还要得回来吗?”4月30日上午,江岸区法院二七法庭法官郭奕君做客长江日报“周二之约”热线接受读者咨询,市民黄先生打进电话咨询该如何维权。

  黄先生介绍,2016年底,他准备购买一处房产,但因为没有购房资格,他便跟自己的表哥冯某商量,借用冯某的名义将房买下,准备待日后政策放宽时,再将房产转回自己名下。冯某同意了,黄先生和他签了“借名买房”协议后,便办理了购房手续,登记为冯某的名字。

  房产交房后,黄先生和冯某一道,再次用冯某的名字办理了房产证。为防万一,黄先生自己保管着房产证。随后,他将房子简单装修后出租。今年3月,租户忽然找到黄先生,称有人说已将此处房产买下,要求租户退租。黄先生大吃一惊,赶紧联系表哥,可家中亲戚告诉他,冯某几个月前就已经去外省打工了。

  黄先生前往房产部门和中介查询,慢慢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冯某在去年年底挂失了房产证,随后补办了新的房产证。此后,将房子出售,拿到钱后,便去了外地。

  对此,江岸区法院二七法庭法官郭奕君表示,当事人借名买房往往是出于规避限购、信贷政策等目的。如果黄先生有充分证据证明,现在的购房者是跟冯某恶意串通将黄先生的房产转移,并不存在真实的购房行为,那么此购房者就不属于“善意第三人”,黄先生可以起诉要求确认冯某跟购房者的购房协议无效。但我国是物权登记制度,从现有情况看,房屋原登记在冯某名下,购房者对黄先生所称的实际购房者的身份可能确不知情,属于“善意第三人”的可能性较大,如房屋已经通过物权变更登记在购房者名下,黄先生可以拿着此前和冯某签订的“借名买房协议”,到法院主张冯某返还他的实际购房款及相应的损失。

  法官正在接听热线。 记者梁爽 摄

  小贴士:“借名买房”有哪些风险?

  1、名义产权人反悔

  2、银行贷款合同提前解除

  如果银行查明实际购房人与贷款人不是同一个人,也可能依据贷款合同的相关规定,提前解除合同。

  3、名义产权人陷入债务等纠纷

  从名义产权人领取房产证,到将房屋产权过户给出资人的这段时间,如果名义产权人对他人负有到期不能清偿的债务,或存在离婚纠纷,则房产很有可能被查封或拍卖。

  4、名义产权人私下卖房

  如果名义产权人不守诚信,偷偷将该房产出售,而购房者(第三人)因基于对房产登记的信任,购买了该房产,那么,真正出资的购房人就可能无法追回该房产。

  5、借名买房合同无效

  如果借名买房购买的房屋为经济适用房等特殊房屋,该借名买房合同一般被认定为无效。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