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工政事,改革政令震动朝野;善诗文,锦绣文章成就八大家。而他与南京的渊源更为深厚:在此地先后住了近二十年,度过青春时期;两度守孝,三任江宁府(今南京市)知府;十年的退休日子后又终老安葬在此。半山园内流传着数不清的故事。这其中,他三上燕子矶,临江赋诗的传说更是诗坛佳话。
独上高矶吟《江上》
王安石喜爱南京,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他在南京生活期间,写了许多美丽而深沉的诗篇词章,来抒发他忧国爱乡之情。仅写钟山的诗就有近百首。对钟山的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就是那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宋代唱了千年,一直到现在,仍旧是那些思乡游子的乡愁绝唱。
可是有一首诗,却少人知道。大家都记得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却不知这一千古名句就是受这首诗的影响,和其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首《江上》就是王安石在金陵燕子矶所题。
王安石罢相回江宁后,心中还是牵挂着变法运动,惦记着赏识自己的宋神宗,心境总是迷茫。这一天,他独自一人登上江畔的燕子矶。伫立矶头,江风猎猎,雨云低垂。阴晴不定的气象让诗人心情也较为低沉。然而,王安石毕竟是胸有大志之人。他看着青山缭绕之中,江水涓涓不息,千帆随江行远,无可阻碍,不禁深有感触:阴暗不会久长,光明终会到来。
二上矶头唱“登高”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今南京市)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看起来似乎心情闲适,其实不然。他虽身不在庙堂,却仍怀天下之忧,继续关心改革的成败。这位为变法而奋斗了多年的政治家,辞相后仍不泯改革之志。只是,一个辞官罢相之人,他除了担心、痛心,也只有无奈而寄情于撰书与词赋。久居南京的他,结交了许多高逸之友,其中,他跟当时的江宁知府王微之交往较多,两人常有唱和。
传说,有一次王微之请王安石出门踏青。二人乘兴登上燕子矶,面对滚滚长江,王安石想着自己一生守孝、从政、罢官的起伏经历,想到朝廷改革命运的艰难,真是满腹感慨,于是提笔写下《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其中一首格外写出了他当时的惆怅心情:
六朝人物随烟埃,金舆玉几安在哉。
钟山石城已寂寞,只见江水云端来。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世宗初伐淮。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台。龙腾九天跨四海,一水欲阻为可咍。降王北归楼殿坼,弃屋尚锁残金堆。神灵变化自真主,将帅何力求公台。山川清明草木静,天地不复屯云雷。使君登高访古昔,伤此陈迹聊持杯。因留嘉客坐披写,郚渌笑语倾如簁。酒酣重惜功业晚,老矣万卷徒兼该。攒峰列壑动归兴,忧端落笔何崔嵬。余年无欢易感激,亦愧庄叟能安排。青灯明灭照不寐,但把君诗阖且开。
三次临江赋“绝唱”
传说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金陵,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到江边去迎接。苏东坡也不冠而敬揖,日:“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岂为我辈设哉!”说罢二人相视大笑。于是二人并行,登上燕子矶。两人都是信佛之人,深谙佛理,于是说佛吟诗。两个政见不同却同样志高气正的诗文知己,越谈越投机。酒过三巡,王安石起身走到矶崖边,凭高望远。此时,金陵正是深秋,天高云淡,飒爽清凉。遥遥之处,钟山苍翠雄踞如虎踞。回眸眼下,千里澄江如练,浩荡奔涌。星星点点的帆船在夕阳白云间往来穿梭。西风起处,酒旗猎猎飘扬。真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自然。想到王安石被这辽阔的景致所感染,想到那些前朝当代的兴废存亡,和这六朝流水,斜阳远帆相比,都不过是瞬息之间。而这历史的发展也将如同这大江一样,尽管曲折跌宕,终还是要一脉向东,无可阻挡。由不得心底澄明豁然开朗。他心潮起伏。他沉吟片刻,捻须诵道: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北宋诗词史上罕见的“绝唱”,标注了王安石真正走出了心中的困境,也走出了迷茫。超然顿悟的王安石从此成为石头城中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读书著述,遍访故友,逍遥而忘却天下。
由是,王安石三上燕子矶,临江赋诗抒怀就成为千古佳话。千年之后,你若去燕子矶,还可以看到崖壁上镌刻着这些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