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是谁?
科学界的女神级人物,也注定是会被记载进科学史的名字。
关键是,她还年轻貌美,1977年出生,早在30岁的时候已经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导。
再此之前,跟颜宁有关的一次热门话题,是2016年,她离开清华,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时间再往前,2014年,37岁的颜宁在《Nature》发表了重量级文章,她带领团队,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未解的科学难题。
全世界首次成功解析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这是生物科学届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解谜题。
颜宁因此名声大噪。在她的努力下,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院也已成为世界顶级科研所。
我喜欢她的一些话:
“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
“其实我对‘女科学家’这个说法,是拒绝的。
为什么科学家前面一定要加个女字呢?”
“从事科学研究,最幸福的就是自由感。”
“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性,在社交媒体上被津津乐道的,依然是“她为什么不结婚”,“女人事业做得再好,不结婚生小孩人生就不完整”。
为什么不结婚?我想这是颜宁根本不屑于解释的问题。但是看到她在《开讲啦》的演讲,我想答案不难理解:
她真的太热爱她的科研了,根本舍不得分出时间在别的事情上。
没有真正醉心于一项事业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那种全身心投入,进入心流状态,超然物外的感觉。
在《开讲啦》颜宁分享过一个故事,那时《欢乐颂》热播,她的学生问她:
“颜老师,你看安迪,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安迪的工作强度一定没有你的工作强度大,可是你看她赚多少钱啊?你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可是你的工资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心里难道不会不平衡吗?”
颜宁反问他,那你觉得安迪一定比我幸福吗?
什么是幸福?我们太容易囿于外在的评价标准,认为有钱,婚姻圆满就是幸福。
可是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是每一分每一秒,像细沙一样从你指缝中流逝的时间。
在有限的生命里,你怎样度过这一分一秒的时间,可能才是评价幸福最切实的标。
所以问题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吗?
有人选择了一套房子,一块地,一个枕畔共着呼吸的爱人,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一条熙熙攘攘毫无悬念但是最为稳妥的道路,这可能是多数人会做出的选择。
也有人选择了宇宙星辰,上下求索,选择了异乡的小酒馆,一段段铁轨拼凑的远方,一段大提琴的旋律,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这条路上人迹罕至,却可能也是最能令他们感受到幸福的选择。
幸福感从来与婚姻的状态无关,你的人生也无需向任何人解释。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因为从来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生。
当我们是小女孩的时候,主流价值观会为我们塑造一个完美人生的模版。
电视上的加了滤镜的广告,一棟大房子,装修高级的家,优雅美丽的太太,身边环绕着爱人和两个孩子,好像也成了幸福人生最应该的样子。
在我从一个小女孩慢慢长大的那些年,年龄像紧箍咒一样让我畏惧选择更冒险的人生。
结婚生子也作为“人生大事”的必选项,占据着人生规划表里的黄金年龄段。
那时候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其实结婚只是一道选择题,不是人生的必需。
我念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一直念到硕士,因为我觉得硕士学历最衬我,那些年的痛苦可想而知。
“身高165,50公斤,硕士学历,央企工作,生两个小孩”曾经是我孜孜以求的“完美人生”。
直到我从央企辞职,成了自由写作者,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无业游民”我也不想解释。
直到我31岁第一次怀孕,小孩被查出染色体问题必须引产,我受过身心折磨后,那个关于“完美人生”的执念忽然消失了。
我不再去追求表面的圆满,我对幸福有了全新的理解:
它从来不是一种状态。
活在当下,去感受阳光的照耀,闻花的香味,出门看外面的世界,和喜欢的人聊天,做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让此时此刻的发生,都是我的选择范围内,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就是不负此生。
婚姻也不是一个残缺的半圆遇见另一个残缺的半圆,然后拼凑成一个圆。
婚姻是我们各自是完整的圆,然后携手看看这个美丽又残酷的人间。
有人说不结婚的人生不完整,有着诸多遗憾。
可是,人生本就是充满遗憾的,很多遗憾并不是婚姻带给你的。
颜宁说人生最大的公平是,我们每个人都“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