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I不只是“拍照美颜”

 2019-05-12 15:27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日前,一年一度的谷歌开发者大会拉开帷幕,“AI”依旧担任主角。自2016年公司宣布由“MobileFirst”转向“AIFirst”后,谷歌发布的AI场景应用似乎就一年比一年“缺乏惊喜”,然而,这也意味着这项技术已逐渐“走下神坛”,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今年谷歌除继续让AI在手机拍照及语音交互方面“大展拳脚”外,还对外描述了这项技术智能设备中应用的更多可能性,比如视觉化搜索、微表情识别以及为不同用户发出的同个指令提供差异化反馈等等。

  以视觉化搜索为例,通过将手机镜头、谷歌搜索、AR技术及大数据系统结合起来,谷歌能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搜索服务的基础上,以更加多维的方式呈现出搜索结果,并基于用户需求为他们智能地“划重点”:这一改以往手机用户从互联网上单向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手机“数据大脑”能够借助AI在不伤及隐私的情况下深入参与到用户获取信息的各个阶段,帮助用户便捷、高效地获取信息,完成人机交互。此外,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智能设备还能通过手机镜头“读懂”语言障碍人士的微表情或细微动作,帮助他们“开口说话”。

  对比之下,国内部分厂商对手机AI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及“语音识别”两项基础功能上,对其他手机技术的深度应用重视程度不足。举例来说,依托于深度学习及大数据统计等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华为、小米、OPPO及vivo等品牌已陆续研发出具备AI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手机产品,支持镜头在捕捉到特定对象时能根据不同的场景信息,智能切换“蓝天”、“食物”、“舞台”、“人像”等滤镜方案。

  根据商汤科技SenseTime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当下国内用户认知度最高的手机AI应用仍为人脸解锁、语音助手两种,AI智慧美颜、智能光线、AI背景虚化等搭载图像识别技术的功能亦受到国内用户的青睐,并越来越成为各厂商竞逐的焦点。此前,国内部分手机品牌围绕“拍月亮”、“拍银河”等相关的镜头算法方案展开唇枪舌剑,却被质疑“用力过度”,是“手机AI发展思路的集体跑偏”。有学者表示,AI识图仅为手机AI的基础应用之一,在智能语音助手、系统智能优化、AR、游戏AI等较深度、更符合用户期待的手机AI领域,国内多数厂商的布局仍是一片空白。

  目前,谷歌所开发的Android系统及苹果所开发的IOS系统在AI语音助手方面已取得较高成就。以GoogleAssistant为例,目前其无需接收“HiGoogle”指令就能自动被激活,响应速度比以往提高了10倍不说,还能在离线情况下跨App进行多任务处理,流畅速度和识别准确率甚至比苹果系统运行的siri更加出色,部分国内厂商开发出的语音助手在技术及运行层面与之亦有一定距离。

  然而,现阶段谷歌发布的多项手机AI仍在测试阶段,其运行稳定性和流畅度仍待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在手机AI方面的探索领先于国内部分厂商一大步,其技术发展路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报告》显示,到2022年,搭载AI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将从2017年的不到10%提升到80%,年销量也将突破13亿部。因此,厂商应该认识到手机AI是“下一个十年”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今后AI在手机产业中渗透,厂商也绝不只有“AI美颜”一种功能可以挖掘,智能语音助手、表情识别等AI深度领域正待发力。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