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5.3%。虽然我国油气资源整体储量不低,但相比近14亿人口,人均油气资源还不到全球人均的四分之一。
在此情势下,国家提出加大国内油气勘探,保障能源安全的要求,则显得较为迫切。对于有西部大庆之称的长庆油田来说,国家的需求就是命令,长庆油田又一次站在了攻坚克难的起跑线上。
2019年是长庆油田落实中国石油(601857)加大国内油气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此次长庆油田的目标是年产油气当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这在中国本土历史上前所未有。6年前,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继大庆油田之后我国第二个攀上5000万吨的油气田,也是当下国内唯一的5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
值得一提的是,5000万吨高点上连续实现六年油气稳产,对开发“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的长庆实属不易。发展困境中不断寻求突破,长庆人正在中国西部打造油气能源的新增长极。
改变了中国油气生产格局
东起吕梁山,南依秦岭,北接阴山,西连贺兰山……,绵延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600295)盆地,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区域,也是长庆油田开发油气资源的主战场。
事实上,少有人知道,新世纪以来,就是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先后突破1000万吨、2000万吨,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跨越3000万吨、4000万吨,一举跃上5000万吨新高点,成为撬动中国东西部油气生产格局的重要砝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石油工业战略东移的过程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先后被发现,东部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战场。但经过几十年的高产期,东部油气田先后进入高含水中后期,面临严峻稳产挑战。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2013年,长庆如期建成西部大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战略西进20多年来最大成果。
正是长庆油田的崛起,使我国油气格局形成了西部接替东部的局面。截至目前,长庆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连续10年超过两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和基本探明储量连续9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探明油气储量占中国石油半壁江山,领跑国内各油气田。
持续的油气战略接替铸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600405)。
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石油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稳定与安全。近些年,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原油对外依存度从2014年的58%到2018年已逼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突破45%,同样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尽管当今油气资源可以在全球流动交易,但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立足国内的油气增长以及战略接替无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取发展主动权的一个砝码。
由此也可见,5000万吨级长庆油田步入二次加快发展轨道,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内涵显得更加丰富厚重。
引领中国油气非常规时代
亿万年前,大自然以神奇之手推动着地质构造运动,演绎海陆变迁,孕育出鄂尔多斯盆地下独具秉性的油气宝藏。
而与生俱来的“三低”油气藏,被形象地称之为“磨刀石”。让几代长庆人在曲折坎坷中探索了近半个世纪,埋头从常规时代干到了非常规时代。
1970年,位于甘肃庆阳马岭镇的“庆一井”获得工业油流,开启了长庆油田开发常规油气藏的时代,然而在侏罗系油藏开发热潮后,原油产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徘徊在140万吨左右,资源接替危机摆在长庆人面前。
20世纪90年代开始,长庆油田由侏罗系转向三叠系找油,由中生界找油转向古生界找气,将低渗透极限推至10个毫达西,进而是1个毫达西,再进而是0.3、0.1个毫达西……
在“三个重新认识”找油思路的引导下,长庆油田一次又一次踏上挑战极限的征程,先后发现并成功开发了西峰油田、苏里格气田、姬塬油田这些巨型超低渗油气田。
在业界普遍认为0.5毫达西已是油田开发极限时,新世纪以来,长庆油田又组织了0.3毫达西的攻关小组,此后又成立了超低渗攻关项目小组,研究渗透率为0.1毫达西油藏的工作。2008年以来,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油田已成为长庆两大上产通道。根据国际标准,两者均属于非常规油气范畴。这也标志着长庆油田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上蹚出了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