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票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一片繁荣,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美国人投身股市。在整个20世纪,个人投资者的数量急剧增加。大量的美国家庭参与了某种形式的市场投资。每天都有上万亿美元的资金在股票、债券、商品、货币等市场上进行交易。
学习股票投资,从娃娃抓起。在我旁听的“经济报道”课上,“股票投资”占了很大的比重。这门课教授教了CPI、PPI、美联储利率、零售指数、失业率、新房销售、新车销售等各种经济数据。期中考试就是每个本科生写一篇论文,根据上课教过的这些数据,自己去查看上市公司财报、自己分析,挑选4个值得投资的股票并说出理由。
写完论文的第二节课,教授让孩子们挨个说说自己挑的股票和原因。教授自己先说,“我会挑Target(美国一家连锁超市),因为太太每周都要去买那家的食物,每周都要买。我想太太喜欢买的东西应该不错的。而且只有这家超市有卖。这家超市发展肯定会不错。”“那后来呢?”有学生问。“后来,股票就一直下跌,我亏了不少钱。”
有学生选Netflix。“为什么?你是他们家会员吗?”“当然,我爱看《纸牌屋》、《黑镜》。”“HBO怎么样?”“除了《权力的游戏》,现在其他剧看得不多了。”
“我选富国银行。”“为什么?你用富国银行的卡?”“不,我用美国银行。”“为什么不买美国银行?”“我父亲有富国银行的卡,他说不错。”“那你应该买美国银行,你用他们家的卡,会知道他们更多的细节,更了解他们。”
“我选亚马逊。”“你喜欢在亚马逊买什么?”“我什么都在亚马逊买,比较方便又便宜。我还订阅他们的音乐和电影。”
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这不就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嘛。巴菲特看到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喝可乐吃汉堡,所以买了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彼得林奇习惯买上市公司的商品来了解这家公司,去商场看上市公司的销量。原来他们从小就是这样被培训的:买熟悉的,买你现在正在用的。而不是去买一些听着很高大上,实际离你很遥远,根本不知道这家公司在干什么的股票。
按照这个逻辑,我也选了几个股票。“我会买苹果,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学者来之后或走之前都会更新自己的苹果产品。第二我选星巴克,因为无论我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旅行,看到星巴克会觉得比较安心,有熟悉的感觉。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地区,看到有家星巴克,觉得至少不会饿死。或许不是吃东西最好的选择,但也不会是最差的选择。第三我选亚马逊,因为在我们刚来美国第一周,还不清楚超市在哪里,什么东西该去哪里买时,差不多所有中国学者都是上亚马逊网购的。我们中国人喜欢网购。第四我选特斯拉,因为特斯拉在上海设厂了啊,那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