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可车市依旧是寒气凛冽,中国汽车市场拐点初现。
5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了今年4月汽车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4月,国内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扩大,整体下降的趋势没有能扭转,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现较快下降。当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05.2万辆和1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4.5%和14.6%,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1.7和9.4个百分点。前4月累计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8.9万辆和835.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和12.1%,降幅比1~3月分别扩大1.2和0.8个百分点。尽管3月产销数据同比降幅收窄令人萌生希望,但4月车市的表现却浇灭了那一点刚刚燃起的亮光。
“这应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去年汽车产销形势前高后低,特别是去年四季度经济下行带给汽车产业的传导效应会在今年上半年显现,产销形势严峻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车市消费信心不足,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切换,刺激消费政策尚未落地等因素,导致消费市场观望情绪明显。”
■“降”字当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乘用车产业4月的市场表现令人忧心忡忡。
从乘用车四类车型4月产销情况看,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分别为80.39万辆和79.1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80%和14.77%,环比分别下降18.84%和17.02%;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分别为70.04万辆和64.7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31%和20.02%,环比分别下降22.33%和24.9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分别为10.69万辆和9.5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14%和30.67%,环比分别下降30.57%和37.30%;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为4.92万辆和4.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09%和4.76%,产量环比增长13.12%,销量环比下降19.56%。
1~4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分别为328.29万辆和331.4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22%和12.56%;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分别为296.35万辆和291.8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28%和15.77%;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分别为49.16万辆和46.4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10%和24.2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5万辆和13.94万辆,同比产量增长14.70%,销量下降1.75%。
“目前乘用车市场消费能力不强,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造成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某些地区的房地产销售仍然强势增长,与乘用车市场的低迷形成较大反差,也对一些购车消费形成挤出效应。消费者观望情绪不减,经销商信心受挫,乘用车市场复苏之路步履维艰。
■一季度价格指数逆市坚挺
用“花开花谢,此消彼长”来形容车市的销量与价格,实不为过。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乘用车价格指数,3月,在销量跌跌不休的同时,汽车价格倒是相悖而行,大多略有上涨。
统计数据显示,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指数为95.7%,回升1.1%,为近12个月来的最高点。从进入今年以来,乘用车价格指数从94.2%、94.6%到95.7%,一路高歌,步步高升。其中,主流车市场价格上涨相对明显。当月,主流车市场价格指数为96.5%,涨幅为1.5%。可见,我国乘用车价格体系已经相对稳定。
今年一季度,豪华车市场的价格指数波动很小。在车市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中,豪华品牌的价格还是比较坚挺的。
具体到细分市场,除小型SUV、紧凑型SUV、中型豪华SUV价格指数连续三月下跌外,其余乘用车细分市场价格指数均比较平稳。
但是,自4月开始,不少车企已经开始实施以价换量的战略。乘用车市场价格指数能否维持在平稳的水平上就很难说了。
“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再加上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涨价难以为继,降价促销不失为一个思路。眼下,厂家和经销商都要调整经营思路,尊重市场规律,在市场下行时,及时调整价格,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朱孔源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说,“市场低迷的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估计要6月或7月市场才会出现反弹。”
■自主品牌整体下滑明显
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为58.47万辆,同比下滑27.88%,占据乘用车销售总量的份额为37.13%,是2010年至今自主品牌占据市场份额最低的一次。上一次自主品牌乘用车跌破40%份额大关还是在2014年,也就是购置税减免前中国汽车市场陷入低迷的时间段。如今经历了一轮跌宕起伏之后,自主品牌又一次重回原点,创下了市场份额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