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销量止跌回升
下半年车企忙于“补库存”
“今年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达176.6万辆,同比增长4.9%,与今年前5个月累计下滑11.9%相比,6月的市场形势得到了大幅改善。这也是车市时隔12个月后,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与此同时,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环比增长11.6%,这也是2000年以后6月环比增长最大的。”近日,在乘联会月度市场研讨会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享了6月车市销量数据。
事实上,今年1~5月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在销量下跌的泥潭中挣扎前行。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一直稳定外,绝大多数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新造车势力的销量都不是很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6月轿车零售同比增长2.2%,SUV同比增长10.8%,豪华车零售同比增24.9%,主流合资品牌增长9.1%,自主品牌下滑8.3%。然而车市在上半年收官之际销量的止跌回升,在业内人士看来,其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受到了“国五转国六”的影响。
记者在6月走访了北京、武汉、广州等地的多家4S店,发现由于受到国五国六切换的影响,不少车企经销商都在通过促销、降价等方式尽快处理库存的国五车型。由于国五库存消化的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今年上半年以来终端消费持续疲软状态,这给经销商和车企着实带来不小的压力。
“虽然部分车企安排了库存调剂等各种预案措施,但是大部分经销商却认识到只有实现自主销售才能使国五消化的综合损失降到最小。因此经销商努力实现零售,力图通过金融、精品、保险等横向服务或争取主机厂模糊奖励等方面弥补价格倒挂带来的亏损。”崔东树分析称,“因此自6月初开始的车企协同经销商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五国六的切换,从而激发了车市零售转正。”
虽然国五国六的切换比较顺利,但是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认为,车企对于国五车型的大幅度促销和降价对品牌力和销售渠道建设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他建议:“车企在清理国五车型后,应当及时对价格进行调整,对国六车型实行价格理性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总渠道价格的压力。”
回顾今年上半年车市的总体表现,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995.4万辆,与去年上半年的1097.8万辆相比,同比下降9.3%。不过新能源乘用车却同比增长65.9%,销量达到了57.7万辆。车市总体呈现出“新能源强,燃油车弱”的局面。
进入下半年后,受国五国六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等重大事件的影响,车市下半年的基调或以“补库存”为主。
据记者统计,截至6月20日,市场上仅有99家企业共2144个国六车型,约占市场上销售车辆型号的一半左右。这样的情况也预示着国六车型产品的供给是逐步推进的,切换还需要时间进行过渡。
“上半年是以‘去库存’为主特征,下半年的‘补库存’趋势将进一步显现。”崔东树预测道。他认为7月开始的生产供给逐步走强,一定程度上推动厂家批发持续恢复,但是受到今年上半年盈利状况不佳的影响,各经销商在7月需要休养调整,加上7月传统淡季,经销商进货热情预期仍不会高,因此下半年的“补库存”还需要循序渐进。
对于汽车市场来说,“补库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下半年的行业补库存周期会大幅改善汽车供应链的生存状态,对抵御经济下行压力有很好的逆周期促进作用。”曹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个人认为从8月开始的厂家进货量会增长,车市走势会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