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荒地上崛起的科技新城
海口國家高新區內,一公司核心研發人員正在做實驗。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這裡的產業園區似乎與傳統的工業園區不太一樣。
漫步在海口市疏港公路以西、南海大道以南、粵海鐵路以東、石山鎮龍美公路以北50余平方公裡的這片土地上,整齊規劃的道路,潺潺流水的小溪,郁郁蔥蔥的灌木,會讓人覺得這裡像一個旅游景點。但是,“點綴”其間的工廠卻向人宣告了它的真實“身份”——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
從荒無人煙到生機勃勃,如今的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物業式服務貼心高效、生活配套愈發完善,吸引著高新技術企業紛紛入駐。這塊土地變化的背后,是海口國家高新區成立28年以來在管理、政策、產業等方面不斷進行的轉型升級。
從公司管理到省市共管
“項目剛在美安落地的時候,還是一片荒蕪景象,沒水沒電也沒有硬化路面,而現在已經是初具規模的工業園區,管理中心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也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看著園區點點滴滴的變化,海南高新九州通大健康綜合服務平台項目總指揮龔其才不禁感慨。
2017年8月,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管理中心成立,為園區企業提供物業服務,通過了解企業訴求及困難,協調管委會及各職能局處理企業反饋,做好為企業的“最后一公裡”服務。
通過物業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是海口國家高新區在美安科技新城做的一次嘗試。
在管理方面,海口國家高新區自成立以來就不斷進行摸索。在高新區工作18年的海口國家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王文海對此深有感觸。
“海口國家高新區成立於1991年,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成立初期的9年都由公司管理。”王文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00年9月,海口國家高新區的管理權限被收歸到政府,並成立管委會,由海口市和管委會共同管理。
2001年,王文海來到海口國家高新區工作。“來之前對在高新區工作預期挺高。”一來到園區,王文海就傻眼了,“到處都是齊腰高的荒草,整個園區就一間學校和一個藥廠。”王文海坦言,“看到這種情況,心裡真是沒底。”
吸引企業入園是首要任務,2001年6家企業進入園區,吹響高新區二次創業的號角。
在高效的管理體制下,高新區內企業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藥谷工業園一期和雲龍產業園開始建設,2006年藥谷二期建設,2007年獅子嶺工業園和海馬工業園納入高新區管理,2013年美安生態科技新城開發建設……至此,海口國家高新區一城四園的格局正式形成。
從企業上門到政府上門
如今的美安科技新城,婀娜的椰子樹和艷麗的三角梅交相輝映,讓人心曠神怡。這裡的美,不僅在於環境的外在美,更有極簡審批等帶來的“內在美”。
2015年起,海南省基於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起步區推行“極簡審批”試點。
“以前辦各類審批手續都是我們追著各部門跑,現在則是相關部門主動聯系我們,主動服務。”對於“極簡審批”帶來的變化,龔其才深有感觸,“極簡審批讓項目從簽約到落地動工,審批時限提速80%以上。這種有效的嘗試,縮短了建設周期,也為我們節約了近200萬元的資金成本。”
“在極簡審批的改革過程中,高新區推行‘審批做減法、服務做加法’的工作思路,通過實施‘規劃代立項’、推行承諾制度、建立‘准入清單’等十大改革措施,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收效顯著。”王文海說道。
從綜合招商到精准選商
隨著高新區優勢的進一步凸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越來越多企業在園區落戶,如何促進園區產業朝集群化、規模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成了高新區的又一工作重點。
“我們組建了以市場化形式運作的海口國家高新區投資促進中心,配強了招商引資專業隊伍,接洽了大批科技含量高、綜合實力強、稅收貢獻好的意向企業,實現了由‘招商’向‘選商’的跨越。”高新區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海口國家高新區提出了“靶向招商”,以美安科技新城為主體,圍繞重點產業方向開展精准招商。“我們重點瞄向世界500強企業、全球制藥20強企業、中國企業信用500強等企業進行招商。同時聚焦醫療健康、人工智能、輕型低碳制造、海洋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新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高新區主要負責人說。
通過精准招商,高新區對接了一批質量高、附加值高的大企業大項目,並成功引進了一批重大項目,有力地推動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目前,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8家,約佔全省五分之一,全市近三分之一。2018年在全國156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71位,較上年度提升7個名次。
然而,這遠遠不夠。尤其是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