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一座蒙中民心相通的桥梁”

 2019-05-14 10:31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图为蒙古国配音演员奥云(左)和导演巴特其其格在为《恋爱先生》配音。
  本报记者 霍 文摄

 
 
 

  ■“感谢译制中心不仅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蒙古国,同时为蒙古国培养了一批专业影视译制人才。”

  ■“中国电视剧质量很高,贴近生活。剧本充满正能量,对年轻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译制中国影视剧有助于蒙古国民众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加强蒙中两国文化交流。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非常喜欢中国影视剧翻译工作。”

  

  4月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春寒料峭。位于南郊的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的录音棚里,却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中国电视剧《恋爱先生》的译制工作已进入尾声。译制中心的配音演员们正加班加点,力争能在5月播出该剧。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国时,中蒙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影视剧制作、播放、交流等方面合作的协议。2015年,中国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成立驻蒙古国影视剧译制工作室,负责落实中蒙两国相关合作项目。2016年,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在工作室基础上成立。中方5年内将向蒙方免费提供25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作,同时承担“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项目的实施。

  据译制中心负责人阿古拉介绍,译制中心已经译制32部共1476集中国优秀电视剧和4部电影,在蒙古国多家主流媒体播出了27部1181集电视剧和2部电影。短短4年多时间,蒙古国电视剧市场出现了“中国热”。“相信《恋爱先生》的播出将在蒙古国掀起新一轮中国剧收视热潮。”阿古拉充满期待地说。他表示,译制中心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除了中蒙两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外,离不开一群敬业、专业、辛勤传播中国文化的蒙古国导演、翻译和配音演员的辛勤付出。

  “翻译中国电视剧是一种享受”

  翻译道尔吉分享了心得体会:“我们翻译的中国电视剧主要分为古装剧和现代剧两类。中国古装剧的台词文雅,常运用很多成语和谚语,翻译时需要保留原意并转换成蒙古国谚语表达,这样能帮助观众真正理解其含义。中国现代剧常用网络流行语,翻译时我们便会结合蒙古国的流行语。”

  道尔吉今年30岁,已是译制中心的金牌翻译。他大学本科学的是会计,但工作两年后决定学习中文。道尔吉就读于蒙古国光明外语学院,师从蒙古国著名汉学家包勒德巴特尔。接触中文6个月后,他就尝试阅读《三国演义》,一年后开始协助导师翻译中国电视剧。道尔吉在译制中心已翻译200多集中国电视剧。

  道尔吉说:“我很喜欢中文,喜欢中国电视剧翻译工作。翻译中国电视剧是一种享受。”在翻译过程中,他时常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内涵又与时代一起发展、不断丰富。百闻不如一见。去年11月,道尔吉带着全家到北京和广州旅游。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令他们赞叹不已。

  译制中心共有12位配音演员,其中还有一对夫妇。妻子叫布尔根,被称作“海清专业户”。顾名思义,中国演员海清出演的角色都由她来配音,比如《小别离》《王贵与安娜》等。

  布尔根毕业于蒙古国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三到乌兰巴托电视台实习,开始涉足配音领域。译制中心出品的32部中国电视剧,布尔根都参与了配音。去年,布尔根把做主持人的丈夫巴特呼斯楞也介绍到中心做配音工作。夫妻二人在多部戏中为夫妻或恋人角色配音,默契有加。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9岁,已经在学校选修中文。

  “激励奋斗的题材在蒙古国青年中引起了共鸣”

  译制中心蒙方导演巴特其其格曾在蒙古国国家电视台工作多年,1993年开始从事配音工作,1996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巴特其其格从业经验丰富,可以说是蒙古国影视行业发展历程的见证人。她说:“译制中心配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配音设备,带来了专业的影视译制理念。感谢译制中心不仅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蒙古国,同时为蒙古国培养了一批专业影视译制人才。蒙古国观众观看外国电视剧从此告别了解说式配音时代。”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