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烂漫的早春,不少游客慕名造访“万里长征第一村”——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赏千亩油菜,传长征精神。
机缘巧合,笔者遇见了小有名气的贫困户,曾获2018年度江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的杜造海。
沐浴着美景,听红色经典,杜造海仍忍不住为遂川县人民法院派驻的“第一书记”90后罗威威点赞:“这美景离不开小罗的一番努力。我常常跟他夏泛莲花舟,冬耕油菜垄,不光察看长势,还帮开拓‘莲子+茶叶’电子商务。他总鼓励不懂可以慢慢学,只要县里有培训班,就推荐我参加。今年春节前,我顺利地拿到县级评茶员资格证书。说真的,贫困户确实困难,如果不是他有温度的帮扶,我们有的人或许早就被现实打败了!”
罗威威1992年生,2019年已是他扶贫的第三个年头。他的扶贫日志里记录着这样一段话:驻村扶贫,是组织和人民这个“春晖”对我的哺育,作为一棵扶贫“寸草”,要不负“春晖”,完成“入村25,离村35”的能力转型,这个35岁,是祛除“油腻大叔”的糟粕,留取“精细骨干”的精华,要把全部绿意奉献给组织和人民,作为对“春晖”最好的报答。“寸草”有心,脱贫攻坚这个“春天的故事”才会愈加动人。
踏进“门槛”易,走进“心坎”难
大村庄来了个外地90后“第一书记”,这样的“毛头小子”能干啥?来“打酱油”的?村民顺势贴上了一张“屌丝”的标签,寓意:拉不来项目、引不来投资、搞不活产业、鼓不了口袋。
听闻各种说道,倔强的罗威威憋着一股劲,暗暗发誓,决不能打“第一书记”、打组织的脸,要颠覆常人对“90后”的消极看法,提振贫困户发家致富的信心。
面对陌生环境、陌生面孔、陌生语言、陌生工作,任职不到20天,罗威威就将全村100多户贫困户走了个遍。但起初,很多就是一段“尬聊”,遇到对政策有误解的,更是有被“怼”的窘迫。遂川籍工作队员一天能完成的,罗威威需要两天,这一度让他陷入困境。不过他坚信,挫折在所难免,自己能“屌丝逆袭”。
罗威威加大走访密度,“多跑腿”、“多动嘴”、“多交心”,送微心愿、帮家务活、说贴心话,发展产业、推进项目、改善设施,健全医疗、保障教育、增加收入……功夫不负有心人,横石村村民不仅接纳了他,已是有口皆碑。
这其中,有成功调解纠纷后,视他为“包青天”的冯美武;有他帮扶立志后,视他为“孙悟空”的陈传金;有他送诊就医后,视他为“蜘蛛侠”的吴六妹;有劝阻避免上当,视他为“奥特曼”的钟月华;有“说罗威威,罗威威就到”,视他为“曹操”的邱长发……
罗威威总结,和老百姓打交道贵在交心,心顺了,路也就“通”了。扶贫路上,踏进门槛未必能走进“心坎”。踏进“门槛”是必须,走进“心坎”才是终极目标。
“第一书记”都有一本日志,在扉页,罗威威写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来时刻勉励警醒。本子上清晰记录每位贫困户的需求,帮助实现了就打√,没有完成就用红笔标注,督促想方设法完成。
放下“架子”易,沉下“身子”难
作为资历尚浅的90后“第一书记”,面对长辈级的老百姓,放下“架子”倒不难。但人生阅历的那张“白纸”,让罗威威当初也确实面临着大写的“难”字。
每当此时,罗威威想到横石是红六军团长征始发地,他来到雕塑前瞻仰,他说,比起当年红军长征,前有险阻后有追兵,如今和平年代哪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攻克贫困没有捷径,即使“硬刚”也要上。他便如饥似渴般从横石长征精神中汲取营养,克服重重困难。
在常人眼里,扶贫工作队吃住在村,并无可圈点之处,但罗威威看来,早已习惯用心守村“苦行僧”式的历练:早餐煮碗白粥,与村干部忙完上午工作共进中餐,晚餐吃中午剩饭菜,一吃就是三个年头。
住村初期,工作尚未完全理顺,白天走访,不是被汗水浸湿,就是被雨水淋透;夜晚经常加班,分类梳理,精准归档,还需“咽下”不被理解、诉求难以满足的委屈。
扶贫工作尽管艰难,但罗威威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这个历史断面任“第一书记”,需要祛浮躁、“接地气”,是一段淬炼成钢的难得经历。
面对高强度的精神压力,面对沉甸甸的脱贫责任。吃住在村委会的罗威威选择了早开门、晚关门,延长服务时间。“一开一关”间,他会用心回想这一天为贫困户做了什么事,多少是成功的,多少还需改进,明天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这样能让老百姓24小时找到他,不会紧急情况求助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