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的呀 尼的呀/最美是那刘三姐/山歌传遍个遍天下/尼的呀 尼的呀……”正如歌曲《广西尼的呀》所歌颂的,传遍千山万水,2019年“壮族三月三”拉开序幕。从4月1日-12日,主题为“喜迎七十华诞,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广职风采”民俗系列活动将陆续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职院)风情开锣,广职院将再度成为欢歌笑语的海洋。
广职院于2017年开始举办“三月三”民俗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山歌对唱、竹竿舞、背篓绣球接龙、泼水节这些节日里永恒的主题活动吸引全校师生参与并乐在其中,歌声、笑语、青春与民俗文化交织成一曲青春激扬的校园虹曲。听!仔细聆听,你听到了这首曲子中“潜藏”着的文化育人密码了吗?
山歌民俗齐上阵,煦暖三月醉壮韵
“没想到,没想到……校园里会组织这么多精彩民俗活动,还有假期……”
“抛绣球?竹竿舞?没见过呀……”
“学习中文时,就听老师介绍‘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这次,我一定要参加……”
当得知学校即将举办丰富多彩的“三月三”系列民俗活动时,来自越南高平省的李文演口中连珠炮似地念叨着,但脸上却是掩饰不住地好奇与兴奋:“除了参加学校的‘三月三’活动,中国学长还邀请我到他家过节呢!我要利用假期在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三月三’的节日氛围。”于2018年入校,就读于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李文演言语中的幸福感爆棚。
艺术传媒与建筑学院播音与主持18级学生陈子嘉和刘思佳这两天总感觉有种莫名的兴奋,耳边不停萦绕着山歌《不老的歌台》的旋律。“最近总是不自觉地哼唱着。”当陈子嘉被要求现场演唱时,他青春嗓音里流淌出的原创山歌质朴而高亢的韵味让人倍感悦耳、欣慰。
“妈妈鼓励我用心唱。对于学习美声唱法的我来说,能以这样的方式亲近和掌握一个少数民族的歌唱技巧,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与山歌亲近的过程中,来自湖南常德的湘妹子刘思佳有了另一种感悟:“山歌和广西人民一样热情、质朴而自信。”
“学校的‘三月三’活动很好地向外界展示了广西壮族传统民族文化风采,让我们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也更好地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增强了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很棒!”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17级学生何武锦说。看来,当壮乡歌圩、铜鼓祈福、绣球情缘等系列活动即将拉开大幕之时,充斥在校园里的不仅是高亢的山歌,还有那来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
壮乡情怀揣心间 幻化风雨证言行
“仪式感。”当来自广东韶关的17级学生张宝源谈起自己对“三月三”民俗活动的感受时,他略加思索后说道。
2018年,张宝源被委以学校第二届“三月三”系列活动负责人的重任。这意味着,作为外省人的他需要拟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从活动策划到圆满结束的二个多月时间里,查找资料、通宵修改活动方案、调度协调成为了张宝源每天必做的工作。“通过查找资料,我真切了解到‘三月三’对于广西和广西人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张宝源决定,他要给同学们呈现一个形式和内涵同样有意义的“三月三”,营造出“仪式感”是他作为负责人的职责所在。
为了组织好参与人数以千计的山歌会、竹竿舞和泼水节活动,张宝源认真地在脑海中一点点地模拟现场流程,考虑每一个可能出现衔接失误的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张宝源一句“摸着石头过河”道出了其间的艰辛和忐忑。
最终,如张宝源所愿,作为压轴大戏的山歌会以盛大的仪式感给每个参与者带来了激情体验和心灵震撼,盛会在张宝源和团队的协助下以“零失误”的成绩圆满结束。站立在山歌会大型宣传海报前的张宝源再也没能忍住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知道自己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人生历练,尽管他告诉自己“作梦都是催场和调度”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与往期一样,广职院2019年第三届“三月三”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吸引了学院里的来自老挝、马来西亚等国的留学生参加。留学生们登上舞台,给中国学生们展示了本国民族歌舞的独特魅力。
“民族文化就象一粒种子,每一个活动都以回归民族文化精髓为本质,向学生们展示着本土文化的精彩和魅力。学生们无论是参与活动组织还是参加活动,这粒种子都将长留在他们心间,温润终生。”学院党委书记李卫东说。
风生水起北部湾 菁华少年育匠心
“我们将苗锦和壮锦编织技艺引入课程,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是我们进行艺术创造时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在广职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基地里,艺术传媒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教师云宁手里摆弄着丝线,壮锦上一丝一线交织出的图案带着那时、那景、那情的回忆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