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克
很多人不认同,毕竟听起来实在有点浅薄,但这却是真的。
01
颜值可以用钱来计算吗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梅什曾在他的研究中做了很多调查,得到了大量的例证:
①美国民众在投票时更愿意把神圣的选票交给“眼缘”更好的候选人。
②大学本科生对应聘公司的好感,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颜值呈正相关;反过来,同样的,顶级公司的董事会们也更喜欢让一张漂亮脸蛋来代表公司。
③颜值较高的法学院毕业生往往会去选择诉讼业务,因为更容易在法庭辩论中讨得便宜。
哈默梅什的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现象上,作为经济学家,他还发表论文揭示了颜值和终生劳动力总收入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颜值高的人真的要比颜值低的人挣得更多。
具体多挣多少呢?
根据哈默梅什的调查,剔除其他变量的干扰后进行统计,颜值较低的男员工的时薪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颜值较高的男员工的时薪则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女员工的情况也差不多,此两项数值分别为4%和5%。这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值,就可以看作颜值的经济价值。
而两位韩国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得出了与哈默梅什相似的结论:颜值高的男性收入水平要比颜值低的男性收入高出15.2%,女性则为11.1%。而且相应的,颜值高的人群,其配偶的收入水平也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不少——看来韩国以貌取人的现象要比美国更为严重。
此外,两位韩国学者还提出了反证:通过整容改善了颜值的人,收入也普遍得到了改善。男性平均1.3年能收回整容手术的投入成本,女性稍长一些,但也只有2.5年。
以貌取人现象严重,回报又如此直观明显,难怪韩国的整容之风如此强盛——平均每万人接受整形疗程达229次。
02
颜值产业的机会在哪里
颜值能赚钱,这古已有之,如今的直播也好、颜值偶像也好,都只是变现形式的革新,并没有创造新的市场。颜值产业真正的机会,是“提升颜值”的生意。
近代,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传媒行业的兴起,让化妆品走进了普罗大众的生活,“颜值产业”这才走上了腾飞之路。
当今的化妆品巨头们,几乎都是在几十年间从小公司成长为市值百亿甚至千亿美金的大型集团,而全球化妆品的市场规模也在它们的带动下,连年增长,如今已突破4500亿美元。这充分反映了颜值产业旺盛得生长速度。
而在如今的中国,“颜值产业”也正蓬勃发展着。
斩男色,是近两年在社交网络上走红的词汇,他指的是一种口红的颜色,涂了这种颜色的口红后就可以斩获直男们的心。
与斩男色情况类似的词汇还有桃花妆、神仙水、小灯泡、奶油肌等等,这些全都是近两年走红的化妆相关词汇。这一时间点正与美妆博主们在社交平台上扎堆出现的时间相吻合——股席卷整个中国新中产人群的风潮,已经形成。
数据也证明了这点: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规模的增速远超美、日、韩,并且这一状况已持续了数年。
而且,“颜值产业”在中国仅仅是刚刚上路而已。一方面,“颜即正义”的消费选择趋势越发明显,新中产们对化妆品的消费热情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中国新中产的人口也还在增加,未来可能形成一个与美国人口持平的庞大市场。吃准新中产们的消费口味,也就抓住了颜值产业的机会。
03
颜值产业的机会,民企要怎么抓
机遇很好,但挑战也很大。
目前中国化妆品产业的蛋糕主要还是由各大“洋品牌”把持,并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据360大数据的统计,在2014年,中国市场上有30.9%的化妆品是国货;但到2017年,这一数字被压低为19.1%。
洋品牌巨头门实力雄厚、舍得投入,又掌握高端市场,能主导时尚风向,因此优势很难在短期内被颠覆。
但中国民族企业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如今,市场对反应速度的要求正不断抬升。一个口红色号今天大热,短短3个月后可能就会失去热度。这就要求品牌必须有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柔性供应链,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最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