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安全整改效果显著 但便捷度有所下降

 2019-03-31 21:16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2018~2019年中国打车出行专题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综述了目前国内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发展现状,并对不同的打车方式的用户体验、舆论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师指出,安全是2018年整个出行行业最核心的问题,滴滴等网约车平台通过一键报警、紧急联系人、行程分享、录音录像等措施提升了用户的安全感知,出租车也应借鉴科技的力量共同做好安全。

  打车成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用户更看重便捷性和安全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至2.85亿,打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能够更好满足网民个性化需求,已成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一种。

  用户调研可以看出,比起线下巡游出租车,53.6%的打车用户更偏爱随叫随到、便捷性高的网约车出行方式。

  在打车出行方式选择因素中,76.5%的受访者更看重便捷度,53.1%看重安全性,其次是舒适性和价格。分析师认为,当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更注重体验和安全,价格影响因素较小。

  超三成受访者认为 网约车安全提升明显

  2018年,安全整改成为整个出行行业的一大热点,引发了全民讨论。在整改期间,受访者对打车便捷度、司机服务态度、出行满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知。数据显示,安全整改期间,33.3%的受访者认为司机服务态度有所提升,32.1%的受访者认为打车便捷度有所下降,出行体验普遍降低。

  同时,有超三成用户认为,安全整改的措施上线,譬如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推出的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提升了大家打车的安全感。对比大刀阔斧优化安全产品的网约车,出租车在安全感上的提升则略微逊色,只有7.6%的用户认为出租车的安全度有所提升。

  报告分析对比了出租车和各网约车平台的安全措施,结果显示,2018年行业整改期间,众多网约车平台已对安全措施进行了优化升级。其中,滴滴出行的安全措施最为全面,除了一键报警、行程分享、司机审核验证(三证验真、犯罪背景审查等)外,还上线了司乘黑名单、录音录像等功能,进一步减少车内冲突,保障司乘双方安全。

  安全问题是出行行业的共同课题。分析师认为,出行行业安全问题需要多方协调、多方建设来解决,从而促进打车出行市场更加规范和成熟。传统出租车可借鉴网约车的优势,在运营方式、服务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譬如学习网约车通过科技手段预防犯罪、保障安全等。

  避免选择性偏差 良性发展需要理性舆论环境

  2018年最高法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专题报告指出,2017年全年,网络约车司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量不足20件,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传统出租车司机在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数为170余件,万人案发率为0.627。传统出租车司机犯罪案件数量是网约车司机的9.7倍,万人发案率是后者的13倍。而就在上周四,广州发生了一起女乘客遇害事件,广州市公安局通报表示,警方已将嫌疑人广州某出租车公司司机谷某(男,35岁,重庆市人)抓获。

  尽管如此,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显示,网约车负面舆情高于出租车。艾媒分析师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公众对于新生事物存在选择性偏差。公众对于具有全国性品牌的网约车有更多的关注,而出租车没有统一全国性品牌,不容易形成品牌中心化和高关注度,针对网约车更多的负面报道导致舆情更偏负面。

  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行业持续进行的安全整改,让大众对出行安全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除了平台还需持续加强安全建设和产品的打造,大众的信心和支持同样必不可少。分析师认为,公众和媒体对于出租车和网约车,应该一碗水端平,新事物的发展也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的舆论环境。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