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网络视频最近走红: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朱老师收到一张特殊的请假条,请假理由是要去拍婚纱照。朱老师说,该学生正在上大三,当时自己感到十分吃惊,愣了一下,但还是要祝福这名学生。这样的请假条也被解读为“刷新老师认知的请假理由”。
2005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撤销了“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自此以后,关于在校大学生婚育的新闻时常成为舆论热点:毕业生带娃拍毕业照、大学为学生提供夫妻宿舍、大学生在毕业季集体举办婚礼……大学生结婚越来越平常,但新闻的传播也反映出公众的好奇与担忧。
我也有几个大学同学在校期间结婚生子,到目前来看,他们都很幸福。但是,大学生结婚生子仍然是相对小众的选择,用不着过于大惊小怪。
反观舆论场,却仍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比如,认为结婚过早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难得到长久的幸福,还有人忧心忡忡地认为婚姻会使校园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做过一个相关调查,52.2%的受访青年认为大学期间不适合结婚,27.9%的受访青年认为适合;68.8%的受访青年认为大学期间不适合生娃,17.5%的受访青年认为适合。这样的调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窥出大学生对结婚生娃的真实态度。
不容否认,对大学生结婚感到忧虑,有一定现实依托。毕竟,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在婚姻这种社会关系面前,缺乏相匹配的能力和责任。不过,“大多数”并不代表全部,如果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显然失之偏颇。
对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公民,不管他们是何种身份,其结婚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社会思想观念逐步开放,大学生结婚生子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果继续反对大学生结婚生子,那岂不是自讨无趣。
大学生结婚是会经历各种不便之处,但相比短期的困难,尊重其正当权利,则更能体现文明。舆论不妨以平常心看待大学生结婚,不吹不黑。家长和学校要在尊重大学生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正面而积极的引导,规避“脑子发热型”的结婚生子,为“成熟稳健型”的婚姻祝福。而社会层面,则需要加强婚姻责任教育,为大学生结婚做好托底工作,尽量不让“有了权利却乱了阵脚”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