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氢能利用和燃料电池技术发展逐渐成熟,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崭露头角。相较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驶里程长、加氢速度快等特点。日本、美国、欧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多个政策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在中国市场,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相继出台。
发展势头强劲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1272辆,同比增长102.2%。其中,燃料电池专用车992辆,燃料电池客车280辆。在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仅有3款专用车、19款客车入榜;而2018年增至26款专用车、60款客车,专用车、客车车型数分别是2017年的8.67倍、3.16倍。
渤海证券表示,2001年9月,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就提出,拨款8.8亿元确定了以“三纵三横”为核心的电动汽车专项矩阵式研发体系,其中包含对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
2009年3月,财政部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其中,对零排放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给予6万元至60万元不等的成本差价财政补贴。
2011年2月通过的车船税法,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同类车辆使用税额减半征税。
2014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通知》,对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且日加氢能力不少于200公斤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每个站奖励400万元。
2015年5月,发改委、工信部发文,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关键材料零部件方面逐步实现国产化;燃料电池和电堆整车性能逐步提升;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2016年10月,工信部组织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加氢站;2025年实现5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百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
2018年2月,财政部、工息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力度保持不变。燃料电池乘用车按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燃料电池客车和专用车采用定额补贴方式。燃料乘用车的补贴标准为6000元/KW,补贴上限为20万元/辆;燃料电池轻型客车、货车的补贴上限为30万元/辆,燃料电池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的补贴上限为50万元/辆。
多地加快布局
从目前情况看,多地对氢能源产业的规划布局提速。根据渤海证券的统计,全国已建成的加氢站共有25座。按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湖北、上海等汽车产业重镇。
据多家媒体报道,广东发改委于2018年10月出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在2019年开发出自主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省加氢站超过50座,实现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商业化生产和运营。广东发改委当时称,《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工作方案》处于初稿阶段,在内部征求意见中。
2017年9月,《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发布,制定了多重目标,并要求推动上海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上海首个氢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成立,力争3至5年建成“环上海加氢站走廊”。上海的中期目标(2021年-2025年)包含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整车企业1家、动力系统企业2-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8-10家,进入世界前三的一流研发与公共服务机构2家,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示范运行与推广层面,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其他特种车辆不少于1万辆。在公交、商用大巴、物流车前期试点运行成功的基础上,适时扩大推广规模。
2018年1月,武汉发布首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将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辐射全国影响国际的中部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密集区和产业中心区。到2025年,武汉将形成3-5家氢能国际领军企业,建成加氢站30-100座,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乘用车、公交、物流车及其他特种车辆总计1万-3万辆的运行体量,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